什麼是資料儲存?

資料儲存是運算的基石,它將數位資訊保存在媒體中,以便日後檢索。從一開始,此資訊就以二進位資料的方式儲存,由一連串的 1 和 0 表示。

這些年來,儲存這些資料的媒介有了顯著的發展,速度和數量都在增加。如今,資料儲存已經成為支援業務運作的基本支柱,讓日常活動得以順暢運作,並促進進階分析。在此過程中,企業通常會累積大量資訊,包括 敏感性資料,而法規規定企業必須保護這些資料,避免不當使用及潛在的資料遺失。

 

資料儲存說明

資料儲存是指將數位資訊保存在媒體中,以便日後檢索。位元是資料儲存的基本單位,代表一或零的二進位數值。位元組被稱為位元組,通常由八個位元組成。數位資訊被編碼成一系列的位元組和位元組,然後依據所需的效能、可存取性和長度,儲存於各種媒體上。

現代資料儲存

現代資料儲存非常依賴雲端解決方案,提供彈性、可擴充性和成本效益。這涉及各種儲存架構,例如物件、區塊或檔案儲存,視資料類型和存取需求而定。物件儲存用於非結構化資料,將資料儲存為具有唯一識別符和元資料的物件,而區塊儲存則將資料分割為固定大小的區塊,檔案儲存則以資料夾層級方式組織資料。

為了維護雲端中的 資料安全性 與隱私權,供應商實作多重保護層。資料加密,無論是在靜止或傳輸中,都是透過將資料轉換為無法讀取的密文來確保機密性。存取控制 機制,例如基於角色的存取控制 (RBAC) 或基於屬性的存取控制 (ABAC),會根據使用者的角色和權限來規範他們對資料的存取。安全資料傳輸協定 (如 HTTPS 或 TLS) 可在資料於使用者與雲端儲存之間傳輸時提供保護。

雲端儲存提供各種服務模式,包括公共雲端、私人雲端和混合雲端。

  • 公共雲端 (例如 Amazon S3 或 Google Cloud Storage) 透過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提供儲存服務。
  • 私人雲端專用於單一組織,可確保加強控制與安全性。
  • 混合雲端結合了兩者的優點,允許在公共和私人雲端環境之間無縫共用資料和應用程式。

雲端供應商會提供不同的儲存層級,如熱儲存、冷儲存或歸檔儲存,這些層級在存取速度、耐久性及成本方面各有不同,使用者可依其儲存需求選擇最適合的選項。在這種分散式基礎架構中,資料會儲存在多個資料中心,通常位於不同的地理位置,以確保備援、高可用性和容錯。

 

什麼是不同類型的資料儲存?

從磁帶到光碟,從現場伺服器到遠端雲端基礎架構,資料可以儲存於不同的位置。每種儲存類型都有不同的效能指標,例如速度、延遲、容量和耐用性。有些儲存解決方案以快速資料擷取為優先考量,因此非常適合時間敏感度高的作業;有些則注重長期保存,甚至不惜犧牲擷取速度。決定最適合的儲存解決方案取決於資料和組織的需求。

主儲存空間

雲端運算中的主儲存是指在應用程式處理或存取資料時,用來暫時儲存資料的主記憶體。這類儲存裝置通常是易失性的,也就是說,當電源關閉時,資料就會遺失。雲端主要儲存的範例包括 RAM 和快取記憶體。

輔助儲存

雲端運算中的次級儲存包括用於長期儲存資料的非揮發性儲存媒體,即使在電源關閉時也是如此。例如硬碟機 (HDD)、固態硬碟機 (SSD) 和雲端儲存服務。輔助儲存設備對於在雲端保存數位資訊、備份和歸檔是不可或缺的。雲端供應商必須實作安全措施,例如加密和存取控制,以保護儲存在次級儲存中的資料,避免未經授權的存取和資料外洩。

三級儲存

雲端運算中的第三級儲存是指長期儲存解決方案,與主要和次要儲存相比,具有高容量,但存取時間較慢。這種儲存類型通常用於歸檔和備份用途,快速檢索並非優先考量。雲端中的第三級儲存的例子包括磁帶庫和冷儲存服務。

離線儲存

離線儲存是指將資料儲存於電腦系統無法不斷地存取的媒體中。它需要人為介入才能上線,例如實體掛載儲存裝置或將備份磁帶載入磁帶機中。

就雲端安全性而言,離線儲存可用於歸檔、備份和長期資料保存,因此必須採取適當的處理和安全措施,以保護資料免於未經授權的存取或損害。

物件儲存

物件儲存是一種可擴充、靈活的儲存架構,專為儲存大量非結構化資料而設計。它將資料儲存為物件,每個物件都有唯一的識別碼、元資料和資料本身。在雲端運算中,物件儲存服務為大規模的資料儲存需求提供高可用性、分散式與容錯儲存。

相較於傳統的檔案或區塊儲存系統,物件儲存在儲存大量資料 (例如媒體檔案、備份或日誌) 時,更具擴充性與成本效益。加密、存取控制和 資料分類 等安全措施可保護物件儲存中的資料。

網路連接儲存設備

網路連接儲存設備 (NAS) 是連接至網路的專用儲存裝置,可為多個用戶端提供檔案型資料儲存和共用。在雲端環境中,NAS 解決方案提供集中式資料儲存,可輕鬆管理、大規模擴充,並由網路內的使用者和應用程式存取。

NAS 裝置通常內建 RAID、快照和備份等資料保護功能。

儲存區域網路

儲存區域網路 (SAN) 是一種高速的專用網路,可存取合併的區塊層級儲存設備。SAN 主要用於企業環境中的資料儲存與擷取,支援需求高效能、低延遲與可靠性的應用程式與服務。在雲端運算中,SAN 可用於在多個儲存裝置中儲存大量資料,確保有效的資料管理和快速存取。

雲端 SAN 的安全性措施包括分區、邏輯單位號 (LUN) 遮罩和加密,以保護資料並維持網路的效能和完整性。

 

什麼是結構化資料?

結構化資料是一種遵循特定且一致的組織或格式的資料類型,使其易於搜尋和檢索。這種組織通常是行和列的形式,就像您在表格或試算表中看到的一樣。在結構化資料系統中,每一列都有定義的資料類型,而每一行都包含特定的資訊或記錄。結構化資料的典型例子是關係資料庫,資料儲存在資料表中,預先定義的列代表屬性,行代表個別記錄。

這些資料的結構性意味著其模式或藍圖是事先定義好的。這種精確的配置可確保每項資料都符合預設的類別,例如人名、地址或購買金額。

結構化資料的主要優勢在於其易於分析。由於格式標準化,SQL(結構化查詢語言)等工具可以快速查詢、處理和擷取相關資訊。

對組織而言,結構化的資料在產生報告、以資料為導向的決策,以及最佳化營運等方面,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例如,電子商務公司可能會使用結構化資料庫來追蹤庫存、管理客戶訂單和預測銷售。結構化資料的效率意味著即使是龐大的資訊量也能迅速解析,以提供洞察力、預測趨勢或應對特定挑戰。

 

什麼是非結構化資料?

非結構化資料是指沒有遵循固定格式或特定組織的資料。非結構化資料與結構化資料不同,結構化資料以行和列整齊分類,非結構化資料則較為自由,因此較難直接分析和處理。非結構化資料的常見範例包括文字文件、電子郵件、社交媒體文章、視訊、錄音、影像等。

非結構化資料沒有預先定義的模式或模型,這意味著其內容會有很大的差異,而且通常缺乏關聯式資料庫的嚴謹結構。由於其多樣性,非結構化資料在透過傳統資料庫系統來儲存、管理和詮釋資料時,可能會面臨挑戰。

儘管面臨種種挑戰,非結構化資料仍具有極大的價值,通常能捕捉到結構化資料可能遺漏的細微、定性資訊。組織可利用這些豐富的資料庫來進行洞察和決策。

先進的工具和技術,例如文字資料的自然語言處理 (NLP) 或影像和視訊的機器學習演算法,常被用來從非結構化資料中擷取有意義的資訊。隨著數位互動和內容創作的激增,非結構化資料已變得無價,可提供更深刻的人類行為、偏好和趨勢洞察。

 

什麼是半結構化資料?

許多組織都在努力處理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資料,這導致半結構化資料的出現。半結構化資料在結構化資料的嚴格組織與非結構化資料的模糊性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半結構化資料不遵循表格格式,而是具有組織元素,例如標籤、層級或區分資料元件的標記。

半結構化資料包括 JSON 和 XML 格式,它們使用標籤或鍵值對來標示不同的資料元素。它在商業領域的重要性不容小覷。它提供組織經常需要的多功能性,尤其是當資料來自不同來源或需要快速適應新的資料類型時。靈活性與結構性的平衡可協助企業從一系列資料集中擷取洞察力,對於商業分析和大數據作業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雲端資料儲存

雲端儲存為資料存取和儲存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提供了無數專為特定需求量身打造的選項。其核心有三種主要類型:公共雲端、私人雲端和混合雲端。亞馬遜、Google 和微軟等巨擘所提供的公共雲端,透過網際網路為大眾提供儲存服務。另一方面,私人雲端只供單一組織使用,可確保加強安全性與控制。混合雲端融合了兩者的優點,允許在兩者之間共用資料和應用程式。

在這些儲存方案中, 資料湖 已成為一種多用途解決方案。資料湖是龐大的儲存倉庫,可儲存原始形式的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資料。傳統資料庫需要將資料結構化,與此不同,資料湖可讓組織傾倒大量原始資料,並在需要查詢時將其結構化,因此對於大型資料和即時分析特別有用。

 

資料儲存常見問題

雲端儲存是指將資料遠端儲存於雲端供應商所管理的分散式基礎架構中的服務。它針對各種資料類型,例如結構化、非結構化或半結構化資料,提供可擴充、具成本效益且彈性的儲存解決方案。雲端儲存可確保在任何有網際網路連線的地方都能存取資料,並通常提供資料備援、備份和復原功能。

為了維護雲端中的資料安全, 組織會實作如靜態加密、存取控制和資料分類等措施。

為了保護資料儲存的安全,實作強大的加密方法、定期備份關鍵資料,並使用多因素驗證,同時定期監控任何未經授權的存取,而 DDR 和 DSPM 解決方案最能協助您達成上述目標。

雲端儲存的安全性視組織的意願而定。有效地為資料儲存採用正確的控制,是資料外洩與有效、安全儲存之間的重要差異。
如果有適當的安全控制,例如加密和存取控制,以降低資料遺失或儲存位置會導致合規性問題的風險,敏感性資料就可以安全地儲存在雲端。

數位資訊是指使用離散值儲存和處理的資料,通常以二進位數字系統表示。在雲端安全的範圍內,數位資訊包括文字、影像、音訊、視訊以及在雲端環境中儲存和傳輸的其他形式的資料。

在雲端系統中維護資料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意味著保護數位資訊免於未經授權的存取、洩露或修改。

不同的資料類型,例如結構化、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資料,都需要量身打造的儲存解決方案。結構化資料遵守特定的格式,就像關聯式資料庫中的行和列,使查詢和分析更有效率。非結構化資料(包括文字、影像和視訊)缺乏固定格式,需要自然語言處理或機器學習演算法等進階工具進行分析。半結構化資料(例如 JSON 或 XML)結合了結構化和非結構化資料的元素,提供彈性和組織。

雲端資料安全的技術控制包含硬體和軟體機制,可保護資料和系統免於未經授權的存取、洩露或修改。

技術控制措施包括:為靜止和傳輸中的資料加密、用於存取管理的驗證和授權機制、用於網路安全性的防火牆和入侵偵測/防護系統、用於防範惡意威脅的防毒和防惡意軟體,以及用於偵測可疑活動的記錄和監控工具。實作穩健的技術控制對於在雲端環境中維護資料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至關重要。

雲端資料安全的 管理控制涉及規範組織資料資產管理與保護的政策、程序與準則。管理控制包括授予和撤銷使用者權限的存取控制程序、定期安全訓練和意識計畫、事故回應計畫、資料分類政策、供應商管理指導方針,以及稽核和審查程序。

雲端資料安全的實體控制包含有形的措施,可保護組織的資料、系統和設施免於未經授權的存取、竊取或損壞。

控制措施包括使用鎖、卡片存取系統或生物特徵掃描器的實體存取限制、監視敏感區域的監控攝影機、安全的工作站配置,以及滅火、防洪和氣候控制系統等環境控制。此外,過期硬體、紙張記錄和儲存媒體的安全棄置程序也非常重要。實作有效的實體控管有助於保護雲端環境中組織的資料資產和基礎架構。

雲端安全中的資料傳輸是指在雲端環境中不同地點、系統或使用者之間傳輸資料的過程。它涉及透過網路安全地傳送資料,確保資料在傳輸過程中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為了在傳輸期間保護資料,組織會採用加密、HTTPS 或 TLS 等安全通訊協定,以及虛擬私人網路 (VPN) 等安全性措施。